2014年3月23日 星期日

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



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

想像有一家銀行每天早上都在你的帳戶裡存入八萬六千四百元,可是每天的帳戶餘額都不能結存到明天,一到結算時間,銀行就會把你當日未用盡的款項全數刪除。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做?
當然,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數提領是最佳選擇。
你可能不曉得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銀行,它的名字是「時間(TIME)」。
當然,每天不留分文地全數提領是最佳選擇。
你可能不曉得,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一個銀行,它的名字是「時間(TIME)」。每天早上「時間銀行」總會為你在帳戶裡自動存入八萬六千四百秒;一到晚上,它也會自動把你當日虛擲掉的光陰全數註銷,沒有分秒可以結轉到明天,你也不能提前預支片刻。如果你沒能適當使用這些時間存款,損失掉的只有你自己承擔。沒有回頭重來,也不能預提明天,你必須根據你所擁有的這些時間存款而活在現在。
你應該善加投資運用,以換取最大的健康、快樂與成功。時鐘總是不停地在運轉,努力讓每個今天都有最佳收穫。
想要體會「一年」有多少價值,你可以去問一個失敗重修的學生。
想要體會「一月」有多少價值,你可以去問一個不幸早產的母親。
想要體會「一週」有多少價值,你可以去問一個定期週刊的編輯。
想要體會「一小時」有多少價值,你可以去問一對等待相聚的戀人。
想要體會「一分鐘」有多少價值,你可以去問一個錯過火車的旅人。
想要體會「一秒鐘」有多少價值,你可以去問一個死裡逃生的幸運兒。
想要體會「一毫秒」有多少價值,你可以去問一個錯失金牌的運動員。
請珍視你所擁有的美好時光,特別是你可以和一些值得付出的人來分享這些時光。別忘了!時間不等人。昨天已成為歷史,明天則遙不可知,而今天是一個禮物,所以英文把「現在」稱為Present(禮物),請珍惜這份禮物!

以上內容感謝 Angel e.Mail 轉寄提供,係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分享!

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

瑞士鐘



瑞士鐘
那年我參加瑞士巴塞爾博覽會,除了接單做貿易還零售賣品,以擴大中國出口商品的影響。
一天有位中年婦女領著孩子來參觀,那是個非常招人喜歡的小男孩,他趴在我們櫥窗前,不願走開。當時我們出售一款活動體鬧鐘,圖案是『雞啄米』,隨著秒針走動,雞群會一下一下啄米吃。
看得出小男孩非常喜歡,兩眼滿是希冀的目光,他多次拖住媽媽的腿,好想媽媽能掏錢買下這款鬧鐘。
我看到後拿出鬧鐘想送給小男孩,他媽媽有禮貌但堅決地拒絕了,她十分真誠地對我說,雖然鬧鐘很漂亮,但瑞士人從不買自己並不需要的東西,對孩子不能滿足他不合理的慾望。
看著小男孩失望地離去,我覺得這位母親似乎有點小題大做。
博覽會那天,東道主舉辦酒會招待各方來賓。我發覺一個很奇特的現象:那些端著酒杯四處寒暄的瑞士客商,葡萄酒杯裏裝的都是啤酒。我問個中原因,一位瑞士客商笑著說,巴塞爾人商談時都喝啤酒,在他們眼中喝葡萄酒很奢侈,有違清教徒傳統;即便在家中也很少喝葡萄酒,葡萄酒比啤酒貴,他們不喜歡花太多錢在吃喝上。
他問我知不知道瑞士人煮雞蛋的故事,瑞士人習慣在平底鍋裏放一釐米深的水,等水沸騰了就關掉電源,利用餘熱將雞蛋煮熟,這樣可節約一半電費。他要我別笑話他們的生活態度。在全球首富國家對一個腰纏萬貫的富商,我怎敢?我從心底裏欽佩他們富而不侈、始終守住節儉的心態。
有位客商買我們好多商品,開了一輛小貨車來提貨。隨車來的那個充滿稚氣的搬運工,搬捧鐵皮封帶木箱時手指被勒了條口子,鮮血直流。客商掏出『OK繃』讓搬運工簡單處理一下再接著幹活,我想這下算是親眼看到老闆對雇工的厲害了。裝完車才知道這就是他的兒子,因學校放假臨時請來幫個忙,「我會付他工錢」,客商鄭重其事地補充。
記得那天孩子穿了條舶來品牛仔褲,他很自豪地對我說,這不是老爸送的,是去冬為鄰居掃雪掙錢買的。聽了這些話很令人震撼,我明白了一個道理,幾乎所有瑞士家庭都靠自己勤奮創造財富,這樣掙來的錢花的時候就不會講排場、求奢華。
巴塞爾博覽會結束後我們還隨訪了日內瓦。日內瓦是聯合國歐洲總部所在地,有幾萬名各國外交官,每年要召開幾千次國際會議;是法國服裝設計師、義大利皮鞋製造商和紐約珠寶行爭相來開店的地方;是查理•卓別林、奧黛麗•赫本等明星喜歡和居住一生的場所。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全城都是十幾層火柴盒形狀的辦公樓和公寓樓,很少玻璃幕牆,更沒有貼金箔之類花裏胡哨的建築。
有天晚餐後常駐日內瓦的老陳開車帶我們觀賞夜景,大多數商店都已打烊,沒有看到燈紅酒綠、笙歌豔舞的夜生活,很多當地居民竟早早熄燈睡了,老陳戲稱他們是『歐洲農民』。
瑞士國土面積小,人口密度高,可耕地不多,礦產資源又貧乏,加上冬季漫長、氣候惡劣,所以瑞士人世代養成辛勤勞作、節儉支出、居安思危、常為未來做好儲備的美德。
當今瑞士人均年收入5萬美元,居世界第一,可這絲毫沒有改變傳統主流道德觀。家庭主婦還喜歡買簡裝洗滌用品,回家後再灌進舊瓶;還會開車去鄰國購買價格較為便宜的食品;還是保持了修砌貯水池接雨水沖洗廁所的習慣。
聽一位行家說,瑞士鐘錶的發明和創制都基於一個發明,那就是發條技術。
發條能夠收緊並儲存能量,又能慢慢釋放出來以推動運行裝置和指標。
我覺得節儉美德就好比這種能量,多年來積聚於瑞士民族之中,窮的時候那樣,富裕了還一樣,這是推動瑞士經濟持續發展的動力。
以上內容感謝 夢舟兒 e.Mail 轉寄提供,係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分享!

2014年3月16日 星期日

挑最難的下手



挑最難的下手

全球首創Garmin GPS在台灣的故事。
高民環的潛水艇哲學:公司像潛水艇,即使有70%市佔率,也要讓別人以為只有30%,如果連員工都以為只有30%更好,會更兢兢業業。當所有人都急著成功,重視根本,「求難」反而成了優勢。台灣航電董事長高民環,以一個南投竹山公務員之子,變成全球富豪,身價514億元,他的秘訣就來自於「根本」二字……
全球第四大的海嘯,在二○○四年耶誕節後一天,把印尼亞齊省的房屋、地標,瞬間夷平。全球最大衛星定位系統(GPS,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)公司——Garmin(台灣國際航電),在第一時間進駐災區,架設起衛星定位通訊系統,救難員人手一台GPS,展開救援、房屋重建、地圖重繪。
將時間往前推一年,遍地沙漠的戰後伊拉克,美軍四處搜尋伊拉克前總統海珊。最後,美國特殊反應部隊(special reaction team),也靠這家公司的衛星定位配備,生擒藏在洞裡的海珊。
即使在你閱讀雜誌的這一刻,全世界四十萬台的私人飛機、汽車、船隻,甚至跑步健身的運動員身上,GPS上也寫著「Garmin」;包括全球首富比爾‧蓋茲的私人飛機,都要靠它在地圖上找出自己的位置。
台灣航電,是一家美國公司,生產基地在台灣,隱身在汐止的小巷弄裡。在這個四處是鐵皮屋、砂石場的環境,竟然藏著全世界最大的GPS基地,從小如菸盒的手持式產品,大到航空導航用的GPS,每年三百五十萬台都是從這裡出貨到全球。為掌握產業動態,高盛、美林等投資銀行分析師近一、兩年來常往這裡跑。
《商業周刊》在汐止見到這公司創辦人,高民環,一個台灣人陌生的名字。他戴黑框眼鏡、沒司機,也沒秘書,英文帶著濃厚的台灣腔。走在路上,毫不起眼。長期旅居美國的他,研發總部在堪薩斯州,台灣只負責生產。而出生於南投竹山小鎮的他,如今是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產業霸主。全球每十個手持式GPS中,就有七個出自他手裡。《富比世》(Forbes)雜誌形容他是「一手掌握全世界天空的人」。
隨著全球GPS市場商機不斷擴張,公司股價也從二○○○年十二月八日掛牌時的十四美元,一路攀升至近期六十五美元以上。過去兩年,高民環因此登上《富比世》全球富豪排行榜,以四百二十億元的身價,與長榮集團董事長張榮發、廣達集團董事長林百里同列五百零七名。二○○六年,他的身價更增加至五百一十四億元。
從竹山鎮公所秘書之子,到全球富豪,高民環的成功,很「慢熟」。
成功第一步:累積知識能量
深耕技術,種下成為富豪的幸運草

一九七一年,與高民環一起走出台大電機系校門口的有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、神通電腦創辦人侯清雄、華宇董事長李森田。當三位同學已經創業當領導人時,高民環還在美國公司擔任工程師、蹲技術。其中,李森田比高民環早了十一年當老闆,蔡明介從公司創立到掛牌只花了四年。
對比同學們,高民環四十歲才創業,五十一歲公司掛牌,經過整整十一年。他的打底期,比別人長,後來的爆發力也比別人強,可謂「大器晚成」。
他在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所的老師洪箴回憶:「他啊!是個相當聰明的學生。」聰明加上專注,高民環三年就拿到博士,並以第一名成績畢業。
求學時,有一件事令高民環印象深刻。當時,他曾對著桌前雜亂文件不斷苦思,有很多所學的都沒能應用,他沮喪的敲了洪箴的門。「要當好的工程師,要從最困難的學起,真實世界中的東西就會相對容易。」老師一席話,點醒困頓的他。
「挑最難的下手」,從此成為他一輩子的指南針。在衛星導航世界,他也如同探險家般,不斷挑戰困難度最高的百岳。畢業後,高民環到了美國導航公司工作,導航相關技術艱澀難懂。
心慌時,洪箴的話浮上心頭,「求難、不求易」。
因此,從最基本的分析、太空微波、導電技術等專業領域,他「專撿」別人不要的計畫來研究。之於別人,這些基礎研究太繁複,且只有軍用資料,教科書文獻少,更沒有亮眼舞台。
曾經,他花了半年,只研究慣性導航系統,只突破了一個方程式。半夜點燈苦讀,慢慢的,這些謎樣般的資料與研究報告,出現了寶藏的雛形,他隱約看見遼闊的天際線。
那一段日子,他在導航領域先求深、再求廣的耕耘,一點一滴的累積了全盤的知識能量,也培養出靈敏的嗅覺,種下日後成為富豪的幸運草。
「我大概每三個月到半年,就換一次研究領域,三年下來,等於學會了我一生事業六成以上的技術。」他笑著說。
雖然笑著回憶,但那也是他人生最艱澀的歲月。一個台灣人永遠在公司最不起眼的小角落裡研究,常想著家,想著父母親為了籌措他一張單程飛機票到處借錢,於松山機場臨上飛機前,他看見母親廖玉蘭泛紅眼眶向他揮手。
「這一去就好像訣別,也不知何時才能回來?」
只要遇到不順利的事情,他心中就閃過母親最後一眼的畫面,那感覺透進骨子裡,給他再起的力量。
成功第二步:提前卡位
嗅到革命契機,四十歲走上創業路

那時,美國國防部將整個衛星定位分成三階段計畫,當時,是第一階段,僅有概念,而高民環所服務的公司承接到部分專案,他成為全球唯一有機會看到這個高度機密計畫的第一位華人。
「我第一次看見時,就是幾個板子在桌上,拼拼湊湊的,很多系統的東西旁邊是一堆計算方程式的冊子。」
他回憶。這個機密性,甚至讓美國國防部還特別派人專程飛到台灣竹山做身家調查,見到從田埂走出來的高民環大哥,劈頭就問:「你家族是做什麼的?」
但是,「我做很多慣性導航的東西,一看到GPS,哇,這真的是一項revolution(革命)!」
當時,GPS只不過是該公司眾多待開發新技術中的一項,美國也才剛發射了第一顆衛星,市場能見度幾乎是零。沒人料得到,四年後,美國政府會將衛星定位開放民用;更沒人知道,後來美國政府會花費一百五十億美元,發射二十七顆衛星,佈建全球衛星定位系統;並於二○○○年後解除干擾碼,讓這項技術可以應用於一般消費者。
同儕中,只有高民環的鼻子聞出這個時代革命。
高民環舉例,當時,要從美國東岸運送飛彈到西岸,為了避免被中途攔截,需要追蹤,追蹤的工程必須整合八個定位系統,中間連結的方程式計算至少也要一天,但有了GPS,不用一秒鐘,立刻可以鎖定飛彈位置。
一天與一秒的差別,在當初老東家營運計畫書裡明白寫著:「要普及民用,少說得等二十年。」
二十年,對許多工程師來說是一座橫在眼前的巨山。但在這條路上,高民環因為瞭解得比別人深,自然形成遠見,決心也自然下得比別人深。
當時,他數度勸說公司發展GPS,老闆卻一點都不看好。一種技術,兩種看法,種下他日後創業的因子,當時,他的同事、日後的創業夥伴Gary Burrell,甚至因此位子不保,打算退休當牧師。
就這樣,一九八九年,高民環把美國房子賣了,與Gary、台灣的親朋好友籌集了四百萬美元,帶了十名工程師,創立了台灣航電。當時,他四十歲,Gary五十二歲。兩個加起來近百歲的人,就這樣開起公司來。
沒想到,如今,不只高民環成了全球富豪,連原本動念當牧師的Gary都成了全球富豪。
成功第三步:決心下得深
為了畫天空地圖,花一年在半夜解碼

創業初期,GPS技術尚未完備,裡頭最難的就是,要解讀衛星送的微波,算出經緯度,再運算出導航參數,並建立經緯度資料庫。「一切從零開始。」高民環說。
利用微波建立經緯度資料庫,等於要把整個地球天空畫好數億個點,再從點去判斷所在位置,這個龐大的天空密碼,高民環憑著過去積累下來的技術,花了一年才能解碼,開發出民間第一個GPS導航器。這個天空地圖當時只有軍方擁有。
這一年,他連睡覺都在想答案。
那時,美國衛星不過七顆,每天衛星經過美國天空的時間不過七小時,且多半在凌晨一、兩點。
為了追逐衛星收集微波,他經常半夜和他的員工開車到公司,在星空寂靜的夜晚,坐在實驗室或車上,亮著小燈、戴起眼鏡,貼著微波接收器,和距離他兩萬公里遠的衛星們對話。
每天收集一點點微波,透過訊號處理之後,還要回家解讀。往往已近天亮,高民環躺在床上,腦中還在想如何解碼,一想到立刻拿起旁邊的筆記本,一筆筆記下。
最後透過數字運算,才能正確的標出經緯度。而高民環比別人早解碼,源自其懂得傳統導航技術、又有訊號處理能力,再加上GPS的數學運算,這些技術加總一起,「全都在我的腦子裡。」他比著自己的腦袋。
成功第四步:挑最難的產品
技術耕耘陸續開花,登上龍頭地位

早年重視技術底層的耕耘,蓄積的能量終在這刻爆發出來。
創業後,一如他的求學階段,也挑最難的產品進入。台灣航電在產品上有四個歷史性產品,都是「求難」而來的。
公司成立兩年後,推出第一個多用途衛星導航產品,就聲名大譟,甚至在波斯灣戰爭時也被美國歐洲軍方訂購。
原因在於他克服了初期GPS大如冰箱的缺點,把上百種零件,通通縮小成一人用手就可操作的產品。
而第二個產品,花了近八年才推出,但也讓他一舉搶進航空市場當老大。
一九九○年,通用飛機導航市場的霸主是King Radio,市佔率八○%。高民環認為可以把機艙內多達十幾種的儀器,整合成一個,將會是突破性的產品。
但當時,所有人認為,怕干擾的GPS,光放在機艙內,就夠困難,更遑論把所有儀器整合成一個GPS,恐怕需要至少二十種技術。但高民環求難的個性,讓他下決心挑戰不可能。
一九九八年,他們終於開發出整合通訊、自動降落儀和GPS功能的全新產品。這款產品比別人更便宜,維修和安裝手續也大幅簡化。
一九九九年,台灣航電一舉超越King Radio,成為飛機改裝市場裡的龍頭。
二○○三年,他們更進一步進攻新飛機市場,推出只有兩個螢幕的GPS。
他們從高頻通訊技術、導航系統、雷達系統、到自動降落系統,一樣一樣從根本學,「GPS技術,只佔我們技術能量的一小部分。」高民環表示。
這個革命性的產品一推出,挑剔的飛機廠商排隊搶買他們的產品,連全球第三大的巴西飛機製造廠,都得靠插單才能拿到貨。那一年,他們成為飛機導航市場的霸主。而之間推出的手持式產品,別人都是羽量級,他卻直接挑戰世界級。
當對手早一年推出低價產品,高民環卻寧願練功,晚一年半但推出功能更強結合定位、視訊等產品,一舉打敗對手。
除了產品外,高民環的營運模式也難。從公司設立第一天開始,就決定採取垂直整合,從上游研發、中游製造,到下游組裝與品牌行銷,全球運籌。高民環回憶:「當時競爭對手都認為直接外包,比較省錢也容易,但我卻不這樣想。」
「求難」的哲學,奠定日後台灣航電的根基,公司成立後每年都賺錢,營收、獲利每年都以三○%的速度成長,去年營收逾新台幣三百三十億元,獲利九十億元,市值二千二百億元。
二○○三年的《富比世》雜誌在〈一手掌握全世界〉(Taking The World by Hand)一文中就談到:「美國納稅人花了一百五十億美元,發射二十七顆GPS衛星,這個公共建設最大的財務受益者就是兩位工程師:高民環與Gary。」
為了專心經營,他們堅持不上市,「這是我最享受的事,公司就像潛水艇一樣,大家不知道你。我常常說,最好的市場地位就是,你有七成的市場佔有率,但大家以為你只有三成,那個日子最好過。如果連你的員工都以為只有三成,更好。兢兢業業嘛!」他說。
但是,二○○○年,美國政府將衛星定位干擾碼解除,車用導航市場開跑,為了在這個兵家必爭之地,吸取更多的人才與建立知名度,他們決定在該年十二月上市,高民環也因此浮出水面,成為全球富豪。
他一生的探險,都是從最難的挑戰下手,挑戰全球成功的背後,就是要把事情做到最好。
至於財富、名利,「這些其實都是illusion(虛幻)罷了,」他重複說著。
一路走來,看透事情的本質,是他個性中很特殊的一點,一般人很難不惑於外在的名利誘惑。
因此,不管他今天是否成為全球富豪,他依然知足常樂。即使成為富豪,他的生活也未因此產生變化。
現在的他,在美國的寓所依然會漏水,去年年薪僅約新台幣六百萬元,甚而在公司第二年賺錢時,就砍掉自己的分紅。為了十年前買的一輛Lexus車,他甚至到現在還覺得不好意思,因為他的夥伴Gary比他更低調,現在還開著一部老Honda。「我常開玩笑的說,跟Gary比起來,我的lifestyle是非常lavish(浪費的)!」
成功第五步:根本哲學
追求財富不要太快,基礎做好最重要

對高民環而言,財富來了,但幸福感卻不一定比當年高。「沒有的,才覺得享受。」
他回憶,當年他還是一個窮留學生時,拿著宿舍信箱裡的漢堡王折價券,衝去買漢堡來吃時的滋味,到現在還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。
「現在的人都太重名利了,」高民環感嘆。回顧他的一生,他說:「有一種人天生就會爬梯,當他成功時,大家以為自己也是這樣的人。但非常不幸,多數人沒有自知之明。結果幾百人都急著去爬樓梯,最後都跌了下來。」
他繼續說,「像在美國,我有一個同事很想往上爬,當時他二十八歲就當上最年輕的工程師總監,最早當上這個位子的人。可是因為基礎做不夠,年輕不懂領導,後來就摔了下來,」「我知道自己不是屬於這種人,所以我也不勉強。」
問高民環,希望自己的故事代表什麼意義?他說,「每個人都要瞭解,你要什麼東西?有人追求財富、權力,有人追求生活。但不管你希望什麼,都要快樂,喜歡你的工作。」
「如果你快樂,就會有熱心、努力去做,這就會建立你的能力,機會自然會來,跑也跑不掉。」相對於現代人追求快速致富的價值觀,高民環說,「追求財富不要太早、也不要太積極。」
因為,根本做好了,其他的東西,自然會跟著來。就像春秋時代的楚莊王,登基三年,卻無任何政令頒布,有人問他為什麼?只見楚莊王靜靜的說:「南方有一隻大鳥停在土丘上,已經三年不展翅也不叫,你知道為何?三年不飛,是因為尚在豐滿羽翼;不鳴,是因為還在觀察治民的法則。雖然不飛,但一飛就沖天;雖不鳴,但一叫就震撼。」半年後,他大興變革,成為春秋之霸。
從楚莊王到高民環,他們「大器晚成」的背後,其實都在求「根本」。
作者:鄭呈皇、林宏達
本篇文章摘自:商業周刊第953期

以上內容感謝 夢舟兒 e.Mail 轉寄提供,係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分享!

2014年3月13日 星期四

人的命運是看你和誰在一起



人的命運是看你和誰在一起
一根稻草丟在大街上是垃圾,綁在大白菜上可以賣白菜的價格,綁在大閘蟹上就是大閘蟹的價格。
你與誰捆綁在一起?
跟著蒼蠅你會找到廁所。
跟著蜜蜂你會找到花朵。
跟著千萬賺百萬,跟著乞丐會要飯!
現實生活中,你和誰在一起的確很重要,甚至能改變你的成長軌跡,決定你的人生成敗。
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,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。
和勤奮的人在一起,你不會懶惰。
和積極的人在一起,你不會消沉。
與智者同行,你會不同凡響。
與高人為伍,你能登上巔峰。
有什麼態度,就有什麼樣的未來。
性格決定命運。有怎樣的性格,就有怎樣的人生。
有句話說得好:你是誰並不重要,重要的是你和誰在一起。
老鷹在雞窩裏長大,就會失去飛翔的本領,原本你很優秀,由於週圍那些消極的人影響了你,使你缺乏向上的動力,如果你想像老鷹一樣翱翔天空,那你就要和群鷹一起飛翔。
如果你想聰明,那你就要和聰明的人在一起,你才會更加睿智;如果你想優秀,那你就要和優秀的人在一起,你才會出類拔萃。
你想過什麼樣的人生?如何提升自己的價值?
方法很簡單:
一、結交正能量的朋友。
二、選擇正能量的環境。
以上內容感謝 夢舟兒 e.Mail 轉寄提供,係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分享!

2014年3月12日 星期三



洞房的典故

話說老頭擺有個縣官,頗愛詩文,且樂於助人。這年正月,路過某地一座小廟,發現廟門上貼了這樣一副對聯,上書:
 經籤可超生 難道閻王怕和尚
 紙錢能贖命 分明菩薩是贓官
橫批:
 虛無飄緲
縣官對這副對聯極感興趣,問村民是何人所寫,有人回稟:「此聯出自一個十八歲少年之手。」
縣官便想見識見識這位才子,命衙役找來少年問道:「你叫何名?」
少年答道:「新郎。」
縣官見新郎舉止從容老成,出口斯文,便當面提出了很多問題,新郎都一一答得無懈可擊。
最後新郎恭恭敬敬地彎腰一禮,問道:
「民間男婚女嫁,須三媒六證。請教父母官,何為三媒?何為六證?」
縣官聽罷,冥思苦想,只知道三媒中月老牽線為一媒,其他則不得而知了,羞得他面紅耳赤。
正在騎虎難下之際,突有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,她笑道:
「媒妁紅線,過喜庚帖,定情之物此乃三媒也,關於六證嘛請等一等。」她不慌不忙地到村子拿來米升、剪刀、尺子、鏡子、算盤和秤等物。
縣官一見似有所悟。
姑娘又對新郎說:
「要知五穀雜糧有幾何,以米升為證;衣褲帶履從何來,以剪刀為證;一絲一縷知多少,以尺為證;喜怒哀樂情如何,以鏡為證;事物緩急分輕重,以秤為證;年月盈缺何為憑,以算盤為證。」
新郎對姑娘的回答十分欣佩,縣官也稱讚她聰穎過人,問她叫什麼名字,姑娘羞怯地說:「民女姓辛,名喚辛娘。」
縣官覺得新郎和辛娘真是天生的一對,便出面作媒撮合,二人愉快地接受了。
但辛娘提出一個條件,要新郎三天內蓋一間不用門窗,不用房樑,片瓦不見,寸木不生,天生地長的新房,新郎欣然允諾,縣官不明其意,礙於面子,又不好直問,只好到時再看是啥模樣。
三天後,新郎辛娘拜天地之日,特請縣官來作客,只見新郎高高興興地將新娘領進了一間冬暖夏涼的窯洞,洞口上用紅紙寫了兩個大字:「洞房」。
於是乎,自此以後凡遇民間婚娶事,新人住的地方就叫“洞房”了!

以上內容感謝 夢舟兒 e.Mail 轉寄提供,係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分享!

2014年3月11日 星期二

手機怎會「越用越慢」?



手機怎會「越用越慢」?
有 使用「智慧型手機」(Smart Phone,或稱作「智能手機」)的人,可能會碰到一種情形,就是隨著時間經過,手機好像越來越慢,執行App都會卡卡的,開啟選單也會延遲,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?
有些人可能會認為這是自然現象,解決之道就是直接換一支手機,但事實其實並非如此。
其實可先檢查,是否「手機 已經長期『未徹底關機休息』好一段時間了?」
如果你只是每天「重新開機」,晚上回家接上電源繼續在開機狀態下充電,沒有讓手機在晚上徹底關機休息,長期通電運作產生靜電的結果,就是手機越來越慢。
此時可將手機在晚上徹底關機休息,隔天早上再打開,持續大約兩、三天後,手機就又會恢復剛買時的操作速度了。
同理,若你家的上網速度越來越慢,可能是你的集線器(Hub)、網路交換器(Switch)、IP分享器(IP Sharing)或是數據機(Modem)長期通電開啟「都沒關過」,堆積靜電導致效能降低。
此時只要買條「附個別插座開關的延長線插座」,把上述裝置接上,要用時再打開延長插座開關,用完就關閉,即可避免以上問題發生。
也可順便把手機充電器接在附開關的延長插座上,要用時接上手機,打開延長插座開關即可充電,充電完就關閉延長插座開關,這樣就不用把手機充電器拔來拔去了。
以上內容感謝 夢舟兒 e.Mail 轉寄提供,係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分享!
本文並於xuite奇緣春苑 同步貼出

2014年3月10日 星期一

深情與豁達



深情與豁達

爸爸被查出身患肺癌那天,媽媽並沒有表現得過度傷心,她只是怔了好久,然後悄悄抹掉了眼角的淚花。
爸爸也很冷靜。在詳細諮詢了醫生、得知化療的過程和結果後,他獨自在房間裡待了一天,出來吃晚飯的時候宣布,他拒絕治療。在我和妻子小季的勸說和反對聲中,媽媽始終沉默著,一聲不響地往爸爸碗裡夾了幾筷子菜。
爸爸有醫保,治療費用家裡能承擔,但爸爸堅持不治療。他說接受治療不過是延長數月至大半年的壽命,他不願意把自己最後的人生放在醫院,在那裡接受一次又一次痛苦的化療。在所剩不多的時日裡,他希望過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媽媽沉默了許久,最後說了句:「讓我們回老家吧!你爸一直想家。」我和小季結婚後,把從學校退休後住到農村的爸媽接到了身邊。但爸媽時常懷念農村出門就可見到的田園河流,喜歡鄰里間淳樸的家常往來,不習慣大城市裡的壞空氣。
第三天,我和小季就將他們送回了農村老家。回去以後,他們的日子竟然也過得從從容容。
荒蕪已久的院子被打理得生機勃勃,爸爸隔三岔五去花市,買來許多花、樹,雇三輪車拉回家種下。我和小季每周回去看他們,小院裡的花一次比一次開得繁盛。
爸爸瘦弱的身體穿梭在灌木叢裡扶鋤鬆土,媽媽在院子一角拎桶接水澆灌。
我勸媽媽:「爸爸身體不好,你勸勸他,別操心這些事了。」
媽媽回答:「勸不動,他做得高興,就隨他去吧!」
媽媽退休前是教植物課的,一輩子最喜歡的就是花。爸爸悄悄告訴我:
「這些都是你媽喜歡的品種,你媽一直想要這樣一個院子。我年輕的時候總覺得自己忙,沒空打理,又覺得日子還長,拖來拖去,居然拖了幾十年。再不著手,就真來不及了。」媽媽的心願,爸爸原來一直都記在心裡。
飯桌上,我看見爸爸並沒有因病忌口,肉和辣椒什麼的,只要他想吃的,媽媽都給他做。
臨走前,我問爸媽要不要再跟我回去,爸媽拒絕了。爸爸說:「廣兒,爸陪你半輩子,知足了。你媽跟著我半世辛勞,爸剩下的日子不多了,想跟你媽兩個人過點兒清淨日子。這裡挺好。」
生命最後的日子,爸爸選擇和媽媽一起度過。
我和小季每週末都回家看他們。一個週末,媽媽提前打電話過來通知我們不要回去,說有親戚結婚,他們要去參加婚禮,不在家。事後從姑姑口中得知,爸媽是出去旅遊了,在雲南待了八天。怕我和小季不同意,兩人才商量好瞞著我們。
我生氣地責怪爸爸對自己的身體不負責任,責怪媽媽太縱容他了。媽媽後來對我說:「你爸時日不多了,我們就尊重他,讓他把想做的事都做了吧!人活一輩子,終歸是要走的,如果能做到不留缺憾,那就很完美了。」我無言以對。
從雲南回來後的第二週,爸爸的病情加重了。這一次,我們尊重了爸爸的選擇,沒有去醫院。爸爸在自己家中,在我們的陪伴和注視中,平靜地離開了人世。臨走前,爸爸輕輕叫了一聲媽媽的名字,媽媽把手遞給他,兩雙乾瘦的手握到了一起,十幾分鐘後,爸爸走了。
爸爸的葬禮上,媽媽井井有條地打理著事務。雖然悲傷,但情緒沒有失控,她還用瘦弱的手臂環住了我因壓抑哭泣而抖動的肩說:「廣兒,不要哭,你爸走了,在那邊再也沒有病痛了。」
只是幾個小時以後,送葬的隊伍散去,媽媽還不願意離開。她讓我和小季先回去:「你們走吧!我想在這兒安靜地陪陪你爸。地底下黑,他一個人太孤獨。」
爸爸離世後,媽媽開始旅行。短短半年時間裡,她去了三亞、南京和杭州等地。
回家看媽媽時,她翻開自己的旅遊相冊。我看見在雲南時,雖有病態卻一臉滿足的爸爸握著媽媽的手站在洱海前;我看見他們在大理的小巷中悠然並肩前行;我還看見,在媽媽後來獨自去的許多景點照片裡,媽媽手上都拿著一張他們的合影。媽媽說:「這都是你爸生前想去的地方。他來不及去,我把他帶過去。」
這時,我才第一次讀懂了爸媽之間的深情。
「每次在醫院裡看見那些求生不能、求死不得的病人,我就慶幸當初沒讓你爸遭罪。我瞭解你爸,一輩子最要尊嚴,他不怕死,就怕走得不體面。你爸走,我是最傷心的那一個,但是我寧可看著他高高興興地走,也不願看著他活受罪。我相信換了我,你爸也會這樣做。」媽媽說,「每個人最後都是要走的,就像每一條河、每一條溪,最後都要流向大海一樣。我願意他從從容容地淌過去,在那兒等著我。」
爸媽的愛情,像一片無言的沃土,沒有花俏的張揚,不需要淺薄的表達,卻是彼此人生最可靠、最實在的根基。
【摘自《人生與伴侶》2013年第17期】

以上內容感謝 夢舟兒 e.Mail 轉寄提供,係由 夢筠 整理編輯增益分享!